天道:人与人的关系怎样才能恰到好处?随缘惜缘不攀缘是什么?
文章欣赏  2023-09-28  5640次
  • 天道:人与人的关系怎样才能恰到好处?随缘惜缘不攀缘是什么?

说明:丁元英是作家豆豆的小说《遥远的救世主》中的主人公,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《天道》。

芮小丹跑到北京去见韩楚风,想要了解更多丁元英的背景信息。

当时肖亚文去接芮小丹,结果发现韩楚风已经在了,自己就偷偷走掉了。后来因为乐圣要在北京开业的事情又聚到了一起。肖亚文就贡献了一个人与人交往的金句:

随缘惜缘不攀缘。

为什么同样是去接芮小丹,肖亚文看到了韩楚风,再往前一步就是攀缘。后来又因为芮小丹到北京,跟韩楚风打招呼,正好就凑上了饭桌。这时候状态怎么就变成了惜缘呢?

这里人与人的缘分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?我们又该如何处理?

01 人与人缘分关系的背后是什么?

攀缘是什么?

是指,明明不该你在的场合,非得往前硬凑。尤其是这个场合中还有比你地位高的人。

当时芮小丹下来发现肖亚文不在,马上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就是阶层差距。

虽然都是来接朋友的,肖亚文发现韩楚风已经在那里等着了,自己要是再过去。那么明显是要跟着韩楚风的车走。而这车又不是来接自己的。这时候的状态就会很尴尬。所以,肖亚文就不往前凑了。也足见肖亚文的细腻心理。

这里的原因就是「心理距离」。

根据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解释,就是差序格局。意思就是,人与人之间会有心理距离,然后我们会基于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他人。

这种心理距离由远到近分为三种:工具型关系、混合型关系以及情感型关系。

02 工具型关系

这个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,就是跟陌生人的关系。

这种关系是公平交换,通常就是金钱和资源的交换。

比如,去商店买东西,或者去饭店吃饭,这时与店主、服务员的关系就是这一层面。

彼此双方并不是来交朋友的,是来消费的。对于对方的表现我们会有一定的心理预期。但是对方如果愿意更认真的对待我们,往往会让我们有意外之喜。

比如,台湾公关女王Ruby就讲过她的一个案例,有次她着急参加一个讲座,然后打车,结果出租车竟然半路上没有油了,而且司机当天忘带钱包了,更倒霉的是这是司机当天第一单,还没赚到钱。传统的做法,很多人就可能抱怨司机蠢,甚至有些人会骂骂咧咧,司机因为自己过错可能就忍了。但是Ruby不一样,她马上给了司机两百台币去加油,还随手给了司机一张自己名片(公关的良好习惯)。把司机感动的不行。

结果10年后,Ruby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募捐,里面最大的捐助者竟然就是当年的出租车司机,原来他已经创业变成了老板。

这也是为什么会经常提倡,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的原因。即使是陌生人,也要对对方抱有善意。

03 混合型关系

混合型关系是工具型关系和情感型关系的混合体。在不同场景下可能涉及到的比例不同。

这时的关系就是人情法则,关系会包括亲戚、邻居、师生、同学、同事等等关系。

关系状态就是大家可能认识,平时也经常接触,但是没有做过心灵上的交流和认同,往往都是浮于表面的关系。

人情法则,就是我帮了你,你也要帮我。但是不用马上帮我。等到合适的时候还上就行。它不是绝对的金钱计算的关系。

比如,《教父》开场,包纳萨拉向教父柯利昂求助,自己女儿被人侮辱,法官的判决不公正,希望柯里昂主持正义。而此时包纳萨拉就欠了教父的一份人情。后来维多的大儿子桑尼死于其他家族埋伏并射成窟窿之后,包纳萨拉帮忙化尸妆把这份人情还了。

比如,当时欧阳雪在北京想要找放音响的仓库,结果韩楚风马上就安排,进驻了集团旗下的仓库。要知道这个仓库是别人排着队等着进的。韩楚风一句话他们就拿到了,而且给了金钱上的优惠。这就是一种人情关系。

俗语说,人情这种关系不好还。

原因就是对方帮了你,但是下次你不知道对方需要你帮忙的是什么。需要彼此心里上的衡量,一旦错位,很容易心里失衡。觉得自己帮了一个大忙,对方连一个小忙也不愿帮,导致朋友关系破裂。

肖亚文是怎么处理的?

马上用丁元英讲的道理,随缘惜缘不攀缘说服了韩楚风,这顿饭她请了。因为以韩楚风这种背景和资源,真的在未来很难帮到对方什么,而且请一顿饭,起码也是一个意思上的表达。

韩楚风也是很懂对方的心理,马上就表示同意。因为人情关系就是要有往来。一味的给予其实并不是好的策略,要让对方也能给予一定的回馈才好。

比如,《无问西东》有个情节,张果果是北京一家4A广告传媒公司的中层主管,他正在向一个贫困家庭了解刚出生的四胞胎的情况,想以此作为自己拿到亿家奶粉公司年度推广项目的铩手锏。出于好心他帮助了对方,但是一直怕对方因此而讹上自己。当然实际上别人并没有,也是给了一点礼物作为心意。

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工具型关系势利的地方,就是这种交换某种意义上是等价的,只是不是即时的而已。

04 情感型关系

就是最亲密的关系。比如,家庭、密友。

在这一层已经不是利益层面的考量了,而更多的是关爱、温情等情感方面的需求。是家人需求的各取所需,而不计较。

如果还套用混合关系的那一套逻辑,总是计算利益,计算付出,就会让人觉得很冷血。

《天道》里,有一个情节是讲丁元英如何处理他跟父亲的关系,当时他父亲脑溢血进医院。

丁元英:医生,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的父亲死?医生:中国没有安乐死的立法,这里是医院,只有病人没有死,只要病人的账上还有钱,医生就必须救人。

很多人觉得丁元英冷血,怎么就盼着自己父亲死呢。让父亲一直活着才体现孝道啊。

问题就出在这里。

所有人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名声,自己的孝道。但是唯独没有从一个病床上的老人角度去思考问题。

有谁真的愿意一动不动躺在病床上,没有颜面的被照顾?这种生不如死的状态,才是一种不人道。

但当所有人都按照传统文化那一套去要求的时候,那个跳出来说国王没穿衣服的小孩,就成了被攻击的对象。

不是不救,是竭尽全力以后,依然没办法改善。在只能靠医疗设备苟活的状态下,人已经丧失了为人状态。

台湾有部电影《血观音》,棠夫人心狠手辣,为了获得利益,不惜牺牲自己的女儿。后来“小女儿”棠真如何报复棠夫人呢?就是不惜一切代价,让躺在病床上的棠夫人,求死不得。看似尽孝,实际上就是报复。她对棠夫人的祝福语就是:你一定要长命百岁。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。

总结:
随缘惜缘不攀缘,指的是要尊重关系的本来。

但是这种状态不是说,只要被动的等待就好了。跟比我地位高的人主动沟通交流,就是攀缘附会了。如果是这种心理,就着相了。

因为人与人的关系,本来就是一圈一圈的往里进,然后又一圈一圈的往外出的动态过程。

小时候我们有很多要好的铁哥们,这时候是情感型关系,我们发誓要当一辈子的开裆裤好兄弟。结果等到上高中、大学、工作,各奔东西,再见时已经物是人非。甚至对于人生的价值观理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差异,这时候的关系就从情感型关系滑落到混合型关系。而有些人又因为各种不如意,最终慢慢逃避这种关系,进一步滑落到工具型关系。也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。比如,那个爆红的流浪大师沈巍,与他那些同学的关系状态(在爆红之前)。

同样,我们有很多铁友,也会从工具型关系,在某个场合认识,觉得聊得很投机,到进入到混合型关系,彼此能互相帮点小忙,然后发现价值观高度认同,不再执着于身份和利益,进一步升华到了情感型关系上。变成了老友。

比如,《向往的生活》中,最能打动人的是老友相聚,聊点当年的家常。这种穿越时光的情感非常动人。

尊重关系的本来,就是正好,就是随缘惜缘不攀缘。

作者:李撒欢

WAP版 | 触屏版 | 电脑版

Copyright © 2014 shaooo.com